准备文具点到为止
高考前一天,田锦红采购了一个透明硬塑料文件袋给女儿装文具,结果派上了大用场。走出考场后,女儿欣喜地告诉他,桌面凹凸不平,这个硬文件袋成了她写字的垫板,多亏了它才能顺利答题。
黄宝华说,高考文具是女儿自己准备的。她建议家长,最好为孩子准备一个文件袋,提醒孩子把准考证、铅笔、黑色水性笔或圆珠笔及其他工具带齐。家长最好不要代替孩子收拾,以免漏拿或错拿。
》》》言谈
不唠叨,多夸奖
李爱兰考前特别请假陪了女儿一周时间。“考试时家长也不能影响孩子的心情,而要保持她的精神状况。”陪考期间,李爱兰主要是在女儿休息时陪着聊聊天,但不能给她压力。“女儿上进心一直很强,她的床铺墙上自己还写了‘冲进清华’’’’4个大字。”
李爱兰说,母女俩在考前无所不谈,话题很随意,她讲她在学校遇到的事。考前夸奖女儿,特别受用,考前心情一直比较好。
周维维考前复习时偶尔会缺少积极性,或者心情不好。周妈妈遇到这种情况,虽然心里着急,但总提醒自己不能唠叨。她采取多观察、巧提醒的方式:送个苹果进房间,看见女儿没有复习,顺带说一句“今天作业很少啊!”女儿会说“不是,先休息一下。”这简短的对话,虽然没有直说要女儿看书,但就是一个巧妙的提醒。
刘恋念第一天的数学没有考好,晚上回家发脾气,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刘妈妈明白女儿压力太大,说道:“没有考好没关系,爸妈不怪你,就算没有考上大学,还可以出国读书。爸妈知道你尽力了。”这话很管用,女儿反复问了几次“真的不怪我?”。之后,一家人到江滩散心,回来后心情大有好转,第二天发挥得不错。
身为家长,田锦红高考前很轻松,这都源于他对女儿信心十足。考前,他常对女儿说,考试时遇到特别难的题目不要轻易放弃,如果连自己都做不出来,估计能做出来的人也不多,即使难也应该是学过的内容,要相信自己。
发短信讲笑话解压
田锦红是武钢三中的生物老师,考前如何与孩子沟通,他自有一套方法。据介绍,做对的题目,父女俩经常讨论,巩固孩子的自信,做错的题,也与孩子一起分析,是知识点没掌握还是方法不对,还是审题出了问题。
田锦红说,考前要多鼓励孩子,用聊天的方式,如发短信、说说学校的新闻、讲讲笑话等。考试期间,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尽力而为,考一门丢一门,不要想结果。
王静姝的妈妈王女士说,女儿高考前睡眠质量一直不高,属于浅睡眠状态。但考前一周,母女俩每天睡前聊一些轻松的话题,完全与高考隔绝,每晚还在院子里,玩玩健身器材。女儿睡眠不仅得到提高,压力无形中得到释放,高考发挥也不错。
王女士坦言,高考前一周,家长要以平常心态面对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对待高考,应像单元测验,不要增加孩子负担。高考两天,千万不要急于问考试结果,不要在孩子面前千叮万嘱。
》》》举止
不影响孩子作息
采访中,不少家长都提到自己也很紧张,但家长们也同样意识到自己的紧张不能让孩子发现。
梁巾的妈妈其实心里很紧张,但尽可能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还跟孩子说:“这就是一次测验,没有什么。”高考头天的晚上,女儿很早就睡了,但梁妈妈怎么都睡不着,女儿一有动静她就要过去看看,女儿在床上翻身,她就很着急,最后怕自己影响到孩子,干脆用被子蒙住头,不听任何动静。
周维维的爸爸工作很忙,晚上常常要加班,有时下班看时间很晚就会打车回家,尽可能赶在女儿睡觉前回家,这样不会影响孩子休息,如果在女儿睡了后回家,可能会吵醒孩子。周爸爸建议家长,在孩子高考时段,自己的生活习惯最好不要影响到孩子的作息。
给孩子一个拥抱
在众多家长中,李爱兰在女儿考前的做法较为特别。她认为,考前家长必须多观察孩子,要当好听众。不给孩子压力,不刺激孩子。家长能做的就是在衣食住行上提供保障。考前,除和女儿一起散散步外,她还经常拥抱女儿,给女儿信心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