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职场资讯 |
网站公告栏 |
|
会员必读 |
|
教学资源 |
|
桂林教育直通车 |
|
热点资讯 |
|
我们的辉煌 |
|
|
|
 |
|
课堂上的哄然大笑 |
2010-02-02 |
现代文学课上,同学们熙熙嚷嚷地笑了起来,在我走神的这一时间段。0.01秒后,我竟也不自觉地露出笑脸。小六摘下耳机,“什么什么什么”左右询问。我抱歉,真的不知道。“那你还跟着傻笑。” 是的,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了这样一种莫名其妙式共鸣的喜悦。 在那个“分数就是天”的中学,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一个个有意无意的小插曲就成了我所在怀念的不可或缺的点点滴滴。那些是与学习无关,甚至包括违背课堂纪律的捣乱和俏皮,是老师们随课随文联系到的简短的生活笑话,或是个人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而不知所措的窘事……在这个阳光初照的早晨,伴随着那刚刚散后的那断断续续的笑声和薛峰反复提到的“郭沫若及他的女神”,它们竟被我一一想起…… 想起了那个化学课上就忍不住爆发战争互相斗骂的同桌位;想起了那个语文课上半蹲着要求换凳子的女孩子;想起那个课上被揭发在讨论对谁谁谁有好感的少年;想起了那个“上课”“起立”后就来了一句“同学们再见”的数学老师;想起了那个一进教室门就空坐在地的男孩子;想起了那个嘴里含糖读英语的烈女生;想起一句句经典口误,诸如“你耳朵瞎了眼睛聋了”“想当年萧军住在窑子里的时候”…… 然后,是那一阵又一阵的哄堂大笑,可能前一秒还是鸦雀无声或是烦躁不安,在那一瞬间,都化为不可遏制的释放性的哄然。有人捧腹,有人拍案,有人眼角笑出泪花…… 此刻,这样巨大的声音,即伴随着思绪那淡淡的温度向自己暗涌,最后,排山倒海。 在只识书本的那段日子里,你,我,他,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一样的性格,带着不一样的心情,却共同坐在了一间教室里,呼吸着同样的空气,在为着同一个目标而共同努力,孜孜不倦。在这样那样的一二、三四同窗的年月里,甚至更久。 于是,我们之间有了一个关联词,叫“同学”,不管你记不记得。 那时,我们几十双明亮的眼睛,管事的耳朵,亲眼亲耳地共同见证了这些可爱的小插曲。让它们在某个天气不一定晴朗,精神不一定愉悦的早晨、下午亦或是晚间,没有预演、没有彩排、不被告知得爆发。博来那一阵阵、一波波爽朗的笑声。那是多么纯真多么美丽的声音,印在每一张脸上的都是无邪、稚嫩又可贵的乐天,是朝气蓬勃、洋洋升起的青春。 也会有开小差的同桌被笑声缓过神来,急切地问你来龙去脉,然后再傻傻地发出迟钝又可爱的“哧哧”声;也会有理解能力出现暂时性偏差的孩子在听完大笑者的详述后似懂非懂的“嘿嘿”声。当然,这样的人也包括自己。 那时候,我一定是笑得最大声、最恣意的那个人。可能事后还会趴在桌子上笑得抖抖地回味,而后,一个男孩子必会疑惑地祈求,能不能不要这么用劲地笑呀。 其实,当时,我是多么希望这种笑声可以持续很长时间,长到下课铃声响起的那一刹那。羊说,那些日子,最喜欢老师说“记得……”,我接过话来调侃道,管他记得什么,要讲什么我都开心,只要与学习无关。然而,老师们总是适可而止的,紧张的学习气氛回升是必然。那是一种使命式的教育模式,在那些日子里,我们也欣然接受,毕竟不学习更会有深深的负罪感。 只是,我有一丝猜想,猜想那时看到讲台下几十颗年轻面庞的老师们,是不是也和席慕容一样,看到了我们笑靥上映着的那一层健康红润的光泽;当年“咳咳”后回归正题的老师们,是不是也和席慕容一样,想到了分散在各地,杳无音信的旧日同窗。老师们的心底也会存有这样的那一丝不谋而合地短暂的触动吗,而这种触动,是温馨吗。他们的那些同窗,亦在某个相似的时刻,也会轻轻地如此感念吗。 在这样一个放松自主的校园里,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计划和追求,勤奋有余,堕落亦不可免。会有人在文学讲读的专业课上攻克人力资源管理;会有人头点点地一步步消化密密麻麻的英语单词;会有人塞上耳机、不分白昼地寻找周公解梦;会有人心神空灵盯着黑板发呆或是乐此不疲地跟手机较劲……中学时期的小插曲在大学课堂上已司空见惯,鲜会引起老师的关注和批评。笑声开始仅来源于老师们那些挖空心思调动气氛的笑话。 值得庆幸的是,一百多人的课堂上,总会还是能传出那十几个、几十个同学们的那貌似小心翼翼的笑声。 有人可能听到了那个笑话,却已不觉得一如从前那般搞笑;有人可能听到了那个笑话,觉得好笑但是却已不知道该怎样大声地笑出来。 也有人可能真的没有听到,但却没有精力也不再想去寻找发笑的源头;也有人可能真的没有听到,费尽心思左右探索到头来发现身边人竟无一人知…… 于是,诸多不发笑的可能性重叠在一起,就凝聚成了这不被关注的为数不多的声音“呵呵”,熙熙嚷嚷。 我的大脑有那么不受控制的几分钟,课上,总会腾出一点时间给自己神游。 但是,这种状态时常会被同学们的笑声打断,从前的哄然也好,现在的熙攘也罢。 只是,我的反应却不再是那么用力地去笑,而是微微地,甚至是不经意间牵动一下嘴角,听到了也好,没听到也罢。 让我浅笑的已不是笑话本身,而是让我感淡、微叹的那些不复存在的哄然;而是对曾经共同放肆开怀过的同窗的一抹轻念;而是此时课堂上这难得的幽幽际遇;而是几十个不深交的同学们在这一刻里默契的熙攘声。 我竟也奇怪又自然地想到,也正在课堂上听讲亦或是在工作中忙忙碌碌的同窗的你,是不是因为一种集体式的欢笑声而联想到那不见了的中学读书时光。那么,你会产生什么样子的思绪呢。 终于明白,原来喜悦的心情不只是靠放声大笑才能表达,正如悲伤的境地并不单纯地在泪光中闪现。 我不明白自己是怎样达到的这一层改变,唯一确定的是,在笑声到达耳根的0.01秒后,我的心底真的就升起了那一丝恍惚的温馨,这也就使我倍感珍惜坐在教室里的这所剩无几的读书时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