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洛克菲勒的小账本 美国的“石油大王”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从小家教很严,靠给父亲做“雇工”挣零花钱。他清晨便到田里干农活,有时帮母亲挤牛奶。他有一个专用于记账的小本子,把自己的工作量化后,按每小时0.37美元记入账,尔后与父亲结算。这是他做得很认真,感到既神圣又趣味无穷。更有意味的是,洛克菲勒的第二代、第三代乃至第四代,都严格照此办理,并定期接受检查,否则,谁也别想得到一分钱的费用。 洛克菲勒这样做并非家中一贫如洗,也不是父母有意苛待孩子,而是为了从小培养孩子勤劳节俭的美德和艰苦自立的品格。那小账本上记载的岂止是孩子打工卖力的流水账,分明是孩子接受磨难和考验的经历! 其实,在不少发达国家,对待在校学习的孩子,要求也是非常“刻薄”的。在日本,许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饭店洗碗,端盘子,在商店售货或照顾老人,做家教等,挣钱交学费零用。美国人一贯教育孩子自主自立,七八岁的小孩就成了“小生意人”,出售他们的“商品”挣钱零用。美国中学生有个口号:“要花钱自己挣。”每逢假期,他们就成了打工族,学习自食其力。
12、林伯渠送子“三用”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1885-1960)在延安时,是陕甘宁边区政府 主席,他的儿子相特两岁便送到延安农村托人照看。相特活泼可爱,模仿能力 极强,经常背着双手学爸爸走路。有的同志逗孩子玩,叫他“小主席”。林伯 渠知道了,严肃地指出,开这种玩笑不好,无形中会给幼小的心灵刻上超人一 等的痕迹,并教导儿子说:“以后别人叫你‘小主席’你不能接受。人家问你 长大做什么,你说到基层锻炼去,当一个普通的人。” 相特到了上学年龄,林伯渠给他一个小小的土布包,装上几支铅笔和几个 本子,语重心长地嘱咐他:“要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长大了,就应该懂事 了。今天让叔叔送你去,以后你就自己走。”略一沉思后他接着说:“还要给 你起个名字,就叫用三吧,用三就是三用:用脑想问题,用手造机器,用脚踏 实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