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浙师大学生小高致电本报市民援助热线82374110反映:我前段时间在市区一家叫“伯乐教育”的家教辅导中心工作,心里很不舒服,总觉得自己是在欺骗学生和家长。虽然已经辞职不干了,但是内心还很自责。
中文系学生成全科教师
小高是浙师大中文系大三的学生。据她介绍,“伯乐教育”是为中小学生提供教学辅导服务的家教中心。去年,她曾到市区“伯乐教育”应聘语文教师,当时通过了笔试和面试,但第一天上班,发现被安排的是打电话通知学生过来听英语讲座,她觉得这分明是打杂,于是没有去上班。
今年3月份,该家教中心打电话给小高说,中心缺老师,可以给她安排班级上课。“抱着积累点教学经验的目的,我就去了。”小高说,如果单纯从经济利益考虑,自己找个一对一的家教远比这里的工资高。
小高在家教中心一开始上的是作文课,后来被安排的课务越来越多,每周有三天晚上给学生辅导作业,周日给学生上作文课。辅导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从语文到文科,最后扩展到理科。“数学我还没什么问题,但是辅导科学真的有点怕误人子弟。”小高说。
另一位同在该中心工作的大学生也向记者反映,他们经常一个晚上在几个教室窜来窜去,学生们不管哪科的问题都来问。管理人员的观点是,大学生教中学生、小学生应该是绰绰有余的。
由于分身乏术,部分学生有时会辅导不到位。而他们辛辛苦苦还会因为学生没进步等原因被扣钱。
小高说,自己已于本月17日辞去了这份工作。
别告诉家长是在校生
最让小高和几位同在该中心工作的同学不安的是要按照中心授意的版本“自我介绍”。小高的同学小杨说:“那天中心的负责人在场,我向学生的家长撒了谎,说自己是新世纪学校的数学老师,工作已经有几年时间了。”但是,他觉得于心不安,第二天,他告诉学生,自己其实是浙师大的学生。
小高说,其实这一套连小孩子都是骗不过的。每天放学后,学生们看他们等公交车,会问:“老师,你们住哪里?”“我们就直说了。”小高说,孩子们倒不会因为他们是大学生而失望,反而有些亲近。
几名大学生分析,家教中心喜欢找大学生而不找在校老师,是为了节约成本,因为大学生每小时的工资20元,而在校老师的工资要80元。
看上去挺正规的
昨天晚上8时许,记者以要找家教辅导为名,来到位于市区江南的市伯乐教育有限公司,一位王姓负责人接待了记者。
据她介绍,学生周一至周五可在中心完成作业,有各科的专业老师负责辅导解决疑难问题,周末还可参加作文等专项培训。作文是该中心培训效果比较好的项目之一,老师都是培训部有经验的老师。
问及教师来源,该负责人开始表示,不便具体透露,“说了他们可能就不来了”。
记者看现场教室门锁着,要求打开看看条件:一个一对一辅导的教室中,教师当时不在,负责人解释,老师中途离开一下,“不能总是老师讲,学生也要做做练习,老师也要休息”;另一个教室中,有一名中年教师在场,五六个学生正在做作业。
大学生责难缘于解聘?
记者致电伯乐教育有限公司,仍是这名王女士接听电话。对于大学生反映的情况,她认为是因为他们被辞退了所以心怀不满。
她说,公司的规定比较严格,在教学的过程中,他们发现,这些大学生的教学效果并不能让人满意,“扣他们的钱也是按照规定来的,比如教学成绩不好,不备教案”。
对于跨学科辅导的问题,她认为,大学生如果能解决的问题,为什么不让他去解决呢?让他们去辅导其他功课也是征求过他们意见的。
“和家长说他们是老师是因为有的家长特别在意这一点。”她说,一些家长对大学生不信任,其实老师也不见得个个好,大学生也不见得不行,有的大学生还很出色。“如果学生成绩进步了,我们会向家长解释,这个老师其实是在校的大学生。”她说。 |